搜索
【德源香厂】分享:一炉篆香记岁时
2025-08-13新闻资讯
“春雨惊春清谷天,夏满芒夏暑相连”——二十四节气的歌谣里,藏着中 国人朴素的时间观。而在千年前的江南,文人点一炉篆香,看香雾沿着“春牛”“夏荷”的纹路攀升,便知“立春”已至;闻着“桂子”“梅影”的香气萦绕,便懂“秋分”“冬至”临近。篆香,原是古人刻在香雾里的“岁时日记”。
“春雨惊春清谷天,夏满芒夏暑相连”——二十四节气的歌谣里,藏着中 国人朴素的时间观。而在千年前的江南,文人点一炉篆香,看香雾沿着“春牛”“夏荷”的纹路攀升,便知“立春”已至;闻着“桂子”“梅影”的香气萦绕,便懂“秋分”“冬至”临近。篆香,原是古人刻在香雾里的“岁时日记”。
一、节气与篆香:古人用香气“写”时间
篆香与节气的缘分,始于“顺天应时”的智慧。
《荆楚岁时记》记载:“立春之日,悉剪彩为燕以戴之,帖‘宜春’二字。夜燃篆香,以迎春气。”古人认为,立春是阳气初升的时刻,用“春燕衔春”的篆模燃香,香雾会带着“春”的生机钻进门窗,驱走冬日的沉闷。到了清明,《武林旧事》里写:“清明前三日,士庶皆出城飨坟,四野如市……四野皆有香火,以竹为架,上悬纸钱,下燃篆香。”此时的篆香多刻“柳枝”“纸鸢”纹样,香雾飘向郊野,与扫墓的纸灰、新绿的柳枝相映,成了“追思”与“新生”的隐喻。
最妙的是冬至。《帝京景物略》载:“冬至日,人家画素梅一枝,为瓣八十有一,日染一瓣,瓣尽而九九出,则春深矣。”而民间更有“数九香”的习俗——用“九瓣梅”篆模燃沉香,每过一九,香雾便会“染红”一瓣梅瓣(实则是香料中添加了茜草汁)。等九九八十一天过去,梅瓣全红,春寒也悄然退去。
二、一炉香一个节气:古人的“岁时香谱”
古人点篆香,讲究“香随节变”。不同节气的篆香,从纹样到香材都有讲究:
春季节气(立春、雨水、惊蛰):
纹样多取“萌动”之意——“春牛耕田”(立春)、“细雨润苗”(雨水)、“雷惊百虫”(惊蛰)。香材选海南沉水香,香气清甜带草木气,像春风拂过新翻的泥土。清代《香乘》记载:“立春用沉水香,佐以松针、艾草,取‘万物萌发’之象。”
夏季节气(立夏、小满、芒种):
纹样偏“生机”——“青梅挂枝”(立夏)、“麦浪翻金”(小满)、“蝉鸣夏深”(芒种)。香材用印尼加里曼丹红土,香气浓郁带果甜,像夏日里成熟的果实。民间有“夏香忌浓”的说法,但红土的甜暖恰好中和了夏日的燥热,“闻着像咬开一颗熟桃,心里的烦躁也化了”。
秋季节气(立秋、处暑、白露):
纹样重“清寂”——“梧桐落叶”(立秋)、“寒蝉鸣幽”(处暑)、“月满桂香”(白露)。香材选越南芽庄白棋,香气纯净带奶香,像秋夜里的月光,清冽而不刺骨。《红楼梦》里黛玉的“潇湘馆”,入秋便点“桂影纹”篆香:“香雾裹着桂花香漫进来,连案头的《庄子》都染了几分秋意。”
冬季节气(立冬、小雪、冬至):
纹样尚“温暖”——“围炉煮茶”(立冬)、“雪落松枝”(小雪)、“数九消寒”(冬至)。香材用海南奇楠,香气醇厚带药韵,像冬日里围炉的暖茶,能驱走寒夜的冷。
三、现代人的“节气香事”:把古人的浪漫搬回家
如今的我们,虽不再“染梅数九”,却能用篆香重拾这份“岁时仪式感”。
春分·萌动:选“燕归纹”篆模(燕子衔泥的造型),搭配海南沉水香。点燃后,香雾会沿着燕子的翅膀缓缓攀升,像极了春分时节“玄鸟至”的景象。北京胡同里的王阿姨每年春分都会点这炉香:“闻着这香,窗外的桃花好像开得更艳了。”
夏至·清凉:用“荷风纹”篆模(荷花与荷叶的轮廓),搭配印尼红土香。香雾飘向纱窗时,会与窗外的蝉鸣、树影交织,坐在客厅里喝绿豆汤,连汗都出了几分“诗意”。上海的年轻白领小周说:“以前总觉得夏天闷热,现在点一炉‘荷风’,连工作都慢了下来。”
秋分·丰收:刻“稻穗纹”篆模(沉甸甸的稻穗低垂),用越南芽庄白棋香。香雾升起时,像极了秋分时节“金气盛”的模样。杭州龙井村的茶农老张会在炒茶前点这炉香:“香雾裹着茶香,炒出来的茶叶都带着秋的甜。”
冬至·温暖:选“围炉纹”篆模(红泥小炉旁堆着炭火),搭配海南奇楠香。香雾缭绕时,仿佛能看见古人“绿蚁新醅酒,红泥小火炉”的画面。成都的张爷爷每年冬至都会给孙辈讲:“这炉香,是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‘暖冬方’。”
结语:一炉香,记尽岁月长
从“剪燕迎春”到“围炉数九”,篆香里的节气密码,是中国人与自然对话的“密码本”。它不教我们追赶时间,而是让我们在香雾里,看见“春”的萌动、“夏”的热烈、“秋”的沉淀、“冬”的温暖。
今晚,不妨挑一炉应季的篆香——看香雾在暖光里画出节气的轮廓,闻着那缕熟悉的味道,你会明白:所谓“岁月”,原是香雾里的每一缕温柔,是时光里的每一次停留。
【免责声明: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上述内容源于公开信息,可能存在不准确性,仅供参考。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**时间删除内容!】
信息发布:今日头条
信息来源:沉檀记
来源链接:https://www.toutiao.com/article/7533206747276640809/?log_from=23e430d22c3d38_1755133346371
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如内容中如涉及加盟,投资请注意风险,并谨慎决策
相关推荐
【德源香厂】分享:沉香木线香:自然馈赠的“时间胶囊”
2025-08-15 09:53【德源香厂】分享:复合香线香:香料的“交响乐团”
2025-08-15 09:51【德源香厂】分享:沉香篆香的历史:从唐代香宴到现代雅事,一炉香里的千年传承
2025-08-15 09:48【德源香厂】分享:线香:穿透千年的嗅觉密码
2025-08-13 09:08【德源香厂】分享:篆香入画:炉上刻的是香,心里藏的是诗
2025-08-13 09:07【德源香厂】分享:一炉篆香记岁时
2025-08-13 09:05【德源香厂】分享:沉香线香不止是 香 揭秘古人爱了千年的5大隐藏用法 现在用依然真香
2025-08-08 10:10【德源香厂】分享:一炷沉香线香,藏着古今生活的雅与用
2025-08-08 10:08【德源香厂】分享:沉香线香如何辨香韵?从层次到余韵揭秘“真香”密码
2025-08-08 10:04【德源香厂】分享:
2025-08-05 10:37【德源香厂】分享:薪火重燃:中国香文化复兴的时代价值与深远意义
2025-08-05 10:33【德源香厂】分享:线香的起源与发展:从计时工具到文化符号的千年演进
2025-08-05 10:30【德源香厂】分享:线香里的东方时间哲学:一根香如何丈量岁月
2025-08-01 14:06【德源香厂】分享:香,疗愈身心亦知时
2025-08-01 14:03【德源香厂】分享:线香,如何保存才能让香味更**?
2025-08-01 13:53